坚定文化自信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2024-05-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关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并发出振奋人心的号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既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也为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共同谱写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凝聚了广泛共识。

  了解历史 理解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的重要论述,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战略高度,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中华文明内在特质的深刻揭示,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更具有强烈的时代价值。因为只有全面地了解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共产党内外方针政策出台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渊源,才能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坚定自信 解放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自信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重要论断。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系统阐述,不仅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意义,也标志着我们党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第二个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第二个结合”从文化生命体的现代性视野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关系和发展形态,并且清晰指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由“结合”而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传统文化新文化”之路。“第二个结合”让我们能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从而在彻底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的同时,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担负使命 守正创新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生命力,在凝聚多元中始终保持勃勃生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上述论断本身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也蕴藏着“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的中华传统智慧。更重要的是,上述论断还是我们以守正创新的底气、正气、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的重要方法论。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切实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共同谱写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新篇章。

  【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在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全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批准号:2022SZL1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四川中华文化促进会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贾伟】